十、护理学专业认证的益处
护理学专业认证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学专业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地位。用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使公众、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得到基本保障;通过制定教学效果的准则,通过持续的自评、专家评审、咨询和服务等,以鼓励和促进相关专业工作,提高质量。
十一、专业认证工作基本程序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基本步骤包括7个阶段:学校申请认证、学校自评、专家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查、提出认证结论建议、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认证状态保持。
十二、专业认证现场考察的程序
1.专业建设汇报会;
2.考察校园硬件设施与基础办学条件(如图书馆、校史馆等);
3.召开教职工座谈会(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及督导工作组专家座谈会、承担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师座谈会等);
4.召开护理学专业各年级学生座谈会(包括低年级、高年级);
5.听课:专家组随机听取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
6.走访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如人事处、教务处、基础医学院等);
7.走访护理学院各学系(实验教学中心),查看专业建设材料;
8.考察1-2所附属医院(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实习病区及临床技能示教室、带教人员座谈会、实习生座谈会、实习生临床技能考核等);
9.考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
10.专业认证结果反馈会。
十三、专家组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
现场考查应安排在教学周内进行,现场考查时间一般为3—7天,主要内容包括:
①实地考察:考察教学条件(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检查近期学生试卷(含平时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作业等;观摩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学生课外活动;测试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其他能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现场和实物。
②召开座谈会:包括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学院领导、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院(系)行政、学术、课程负责人等,必要时还需要会晤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
十四、《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体系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包括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及本科护理学专业办学标准两大部分。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分类目标包括: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包含7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宗旨与结果、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管理与教育评价。
十五、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评估的区别
认证 | 评估 | |
目的 | 帮助被认证学校查找医学教育存在的不足,明确改革方向 |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
对象 | 专业 | 学校 |
性质 | 办学专业资质的评价 | 办学水平的评价 |
内容 | 硬件是办学必备的条件,软件是认证检查的重点,学生质量是终极控制着眼点;不仅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全过程进行考查,而且特别注重对学校输出结果--毕业生实际掌握的技能进行考察评价 | 对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的办学 硬件有规模和数量上的要求,重视硬件的达标 |
手段 | 强调各层次的座谈会 | 强调查阅资料 |
结论 | 只给出的是专业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评价,通常分为完全 认证、有条件认证、不予认证 |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